因為香港,所以林夕 

張愛玲說,香港是座誇張的城市。

 是怎樣眉眼緊湊,如何目光迷離的一座城市,誕生出林夕這樣的創作者,而林夕又為何會說:有生以來,我連一釐秒移民的念頭都沒有過。

本書是林夕近期專欄文章集結,全書談的都是林夕所思所愛所想、也是他創作靈感的香港。沒有香港,就沒有林夕,也就不會有盪氣迴腸

的〈富士山下〉、〈當時的月亮〉,以及讓我們寄託心事的〈再見二丁目〉……

藍田玉生煙 香港有林夕

 

林夕《我所愛的香港》書封.jpg  

 對於老房子的迷戀

大學時代,我常常在三更半夜漫步西環,觀賞那些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,蒙塵後一如陳皮質感的混凝土外牆,木窗框有不同顏色的油漆,而且大都是整齊對稱的方格子,較近代的用鐵窗,開關手柄卻是銅造的,樓梯有時是如今已失傳或沒有師傅肯造的水磨石。想像住在裡面,開一盞暗燈,影子落在牆壁上,活活就是張愛玲筆下的人物了。那時多想以後就挑這樣子的唐樓來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〈走馬陽台〉

 

怎麼學普通話

不如我不怕慚愧在這裡說一下我學普通話的經過。

我首先跟一個北京老師單對單一期三課每課兩小時,從漢語拼音學起,大概半年時間,老師根據那三本初中高階的課本都學完了,我還不滿足,就拿張愛玲的小說唸給她聽,那可以接觸到一些不常用的字眼,然後再訂台灣的〈中國時報〉,在她面前讀報紙,兼吸收台灣的常用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〈時間用在哪裡是看得見的〉

 

最潮的是什麼

潮流和自由相反,住在沒有自由的地方比自由的城市更了解自由,因為沒有呼吸,才能發現呼吸的存在。潮流相反,你不能與潮流達到同時呼吸的地步,情況就有點像從〈時代周刊〉(亞洲版)去理解王菲,從〈亞洲周刊〉去知道周星馳的魅力。你又會幾理解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〈觸覺〉

 

旅行在異地

現在我去東京,會離群漫步南青山,沿途看那些美麗的建築,比較商廈名店與民居的分別。有一次耳邊還有ipod 傳來的〈再見二丁目〉,那情景,也堪稱畢生難忘。我漸漸覺得,旅遊是該享受這種走到哪裡是哪裡的悠閒。而非比上班還要早就爬起床出發,弄得精神憔悴,成為自助的鴨仔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〈自助鴨仔〉

 

愛一個人無法擁有他

戀愛大不過天,誰也不屬於誰。即使貪色愛上美似會行會走的大衛像,可以摸可以抱可以跟他同行,他的分子構成卻是與萬物同在而湊巧與你發生過關係的生物。

相愛很難,嚇走一顆心卻很易。你試著處處想擁有他的一切,他自會忽然害怕失去一切,嚮往自己自在的天地,因為他是個獨立的生物。為著想有太多的愛而失去愛,真是諷刺的愛情現象,卻又每日發生,淪為不夠資格見報的真人真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〈生命中不能擁有的〉

 

搬家時對舊屋的不捨

如今為時已晚,看得太遲,依依不捨的只是習慣。我懷念的只是寫劉華〈觀世音〉歌詞時三天三夜不眠,在書房中苦思如何為歌詞結尾的苦行僧經驗,連坐都需要氣力的體會。當然是看過漂亮日出日落,但懷念的是寫完這詞的喜悅,記住的只是那追咖啡普洱花旗參陪我捱過的日子。

那麼看,我還是有救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〈我懷念的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本事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