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文摘自本事文化出版《朱元璋──龍袍下的小和尚》,敘述朱元璋如何發跡崛起,從一名小軍官到建立自己的勢力的過程。)
朱升的九字箴言
朱元璋打下了徽州,一入駐到徽州城內,就聽說了朱升的名字,此人被稱為山中宰相,了解天下大事,很有謀略,朱元璋決定去拜訪他。朱元璋「親臨其室」,親自到朱升的家去請教他。朱元璋當時也已經是一方豪傑,向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去請教,大有當年劉備三顧茅蘆的遺風。
朱升見到朱元璋向他親自登門請教,也誠心相告,他送給朱元璋九個字,我把它叫做「九字箴言」,是哪九個字呢?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──「高築牆、廣積糧、緩稱王」。
別小看這區區九個字,它的含義太深刻了。它是一套完整的策略,其中包含著深刻的理念,涵蓋了成就一統天下之霸業的各個方面:既有基礎,又有理想;既有步驟謀略,又有實施的辦法。概括地說,就是要加強軍事力量,保住自己的地盤,在防守中立於不敗之地;加強經濟實力,以充足的給養支持軍隊和政權;不要過早地暴露稱王稱帝的意圖,不到時機成熟決不輕易出擊,避免遭到競爭對手的嫉恨和攻擊。
古代的謀略可以為今人所用,關鍵在於賦予它們新的理念。所以,我們現在回顧歷史,不是要倒退,不是向後看,而是要發現古代智慧中蘊含可為現代社會所用的那些價值。這九個字怎麼這樣神啊?我們簡單分析一下:
「高築牆」。有了一定的地盤,就要加強自己的地盤建設,不要讓別人輕易地侵犯你,不能夠失掉你的基本地盤。「高築牆」,把牆築得高高的,這是象徵性的說法,意思是要加強自己的軍力和防守。
「廣積糧」。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。一支軍隊幾萬人、幾十萬人,不吃糧行嗎?沒有糧食,你怎麼作戰?沒有糧食,你怎麼安撫百姓?你統治的地方,所有的人都是飢寒交迫,你還能統治下去嗎?但「廣積糧」不僅僅指的是糧食,而是泛指各種供給。廣積糧,就是要發展經濟。
「緩稱王」。剛才我們說過,天下大亂,群雄並起,所有拉起隊伍的人都想得到王位,誰想得到王位,就肯定會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目標。你想稱王,我也想稱王!誰想稱王,大家聯合起來先把他滅了。
「緩稱王」歸根究底是不要過早地暴露自己的目標,不要過早地成為大家攻擊的對象,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,就自然可以消滅群雄,自然可以稱王。但是如果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,提前稱王的話,恐怕會遭到攻擊而失敗。
朱元璋對朱升所提出的九字箴言深表贊同。這九字箴言環環相扣、缺一不可,最後朱元璋按照九字箴言的指示,一步一步奪取勝利。
高築城牆,確保地盤
朱元璋是怎麼樣落實這九字箴言的?
元至正十五年(一三五五年)二月發生了一件大事。紅巾軍領袖劉福通把一個叫做韓林兒的人,從碭山夾河迎至亳州,立為皇帝,號稱小明王,建國號為宋,年號為龍鳳。不久,元軍攻亳州,劉福通又奉韓林兒居於安豐。如此一來,大宋皇帝小明王韓林兒就成為紅巾軍的一面旗幟。郭子興等在名義上也就成為大宋皇帝小明王旗下的一支隊伍。
同年三月,郭子興的軍中也發生了一件大事──郭子興病逝了。小明王韓林兒傳檄任命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為都元帥,郭子興的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,朱元璋任左副元帥。論官職地位,朱元璋位居第三。一開始,朱元璋拒絕接受,說:「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!」
但是,看到小明王氣勢正盛,有他這面旗幟也可以作為依靠,就接受了任命。然而,郭天敘年紀還小,缺乏作戰經驗,而張天佑又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,朱元璋身經百戰,又有李善長等一批謀士,所以這支軍隊實際上就控制在副元帥朱元璋的手中。
雖然這支軍隊名義上是由大宋政權統轄,而實際上,他們並不完全聽從小明王指揮。第二年,也就是元至正十六年(一三五六年),在這支軍隊攻打集慶的時候,由於內部將領陳埜先的叛變,郭天敘和張天佑被殺。集慶被攻克後改名為應天府,前面說過,朱元璋在這裡建立了江南行中書省,假小明王的令命,朱元璋自任平章政事,郭子興的小兒子郭天爵當了中書右丞。郭天爵認為自己才是郭子興的直接繼承人,因此對這種權力格局極為不滿。他企圖除掉朱元璋奪回權力,但最終被朱元璋處死。從此,朱元璋就完全成為了這一支軍隊的主人,也成為以應天府為中心的政權的主人。
這時候的應天,還在各種勢力的包圍之中。朱元璋奪取了應天,很多人也想奪取應天。元朝政權當然也想奪回應天。應天的地位並不穩固。
在朱元璋的東面,有一個強大的對手,就是張士誠。張士誠在元至正十三年(一三五三年)在高郵建立了周政權,自稱誠王。與朱元璋攻克集慶的同時,張士誠占領了通州(今南通)、常熟、平江(今蘇州)、湖州、松江、常州。這些地方都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。張士誠把平江改為隆平府,把政權中心遷到隆平。朱元璋羽翼未豐,對張士誠無可奈何。他寫信給張士誠要求「睦鄰守境」,「信使往來,毋惑讒言以生邊釁」,但是張士誠不予理睬。
這時候朱元璋沒有別的辦法,只能加強防守,防止敵人進攻。「高築牆」就成為朱元璋的首要策略。所以朱元璋從此就開始加強應天府的城池建設,把城牆建得高高的、牢牢的,保住這個根據地是朱元璋的當務之急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