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吃,台北和香港是一齣《雙城記》。

吃在香港,勝在選擇多樣,香港有一百五十年英國殖民地領導的文化歷史。半島的下午茶精緻地道,台北的圓山大飯店,無論如何模仿,也帶有一股不倫不類的土氣。

 

還有牛排和西餐,台北人無論如何閱讀歐洲品味,美國牛排還是做不好。法國和義大利菜,香港也有幾十年歷史,像尖沙咀幾家老牌的法國和瑞士餐廳,做出了歐洲的真風味。台北的許多牛排屋,裝修像童話屋一樣做作誇張,就是燒不出真正的紅肉氣質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。美食和地理菜式和人的氣質,永遠互相呼應。不但上海菜,六年代香港也獨領風騷,還有許多國軍一九四九年跟隨蔣先生播遷台灣,開起了湖南館子。許多前國民黨軍人是湖南兵在歷史上湖南人最善戰。曾國藩的湘軍大敗太平天國匪幫就是例子湖南軍人到台灣去了,然後又移民美國。二十年前,在紐約能吃到最正宗的湖南菜,香港嘗不到,這是台灣吃之所長。

 

花開兩朵,各表一枝。即使算總平均分數,也很難說香港美食優於台灣。鼎泰豐台北開店,精緻清麗,一搬來香港就走樣。在台北忠孝復興的鼎泰豐店,老闆娘自言自語的說:「為什麼是這樣子?」她也不明白。我說:「因為香港人是廣東人口味,做上海菜終究是小市場。要天天客滿,必須對大沙文主義的廣東佬的口舌要求諸多遷就。菜一變就走樣,就像咕嚕肉搬到紐約唐人街,也要照顧洋人味覺單調許多的美國。」老闆娘聽見了恍然大悟。鼎泰豐搬來香港,口味走樣了,不是店家的錯,是自我主義冥頑不靈,香港人的責任。

 

本事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嫻老師10/28進駐大陸新浪微博,之前就有好多粉絲瘋狂要求小嫻老師能夠開一個微博,

沒想到認證後,短短2周,竟然就突破200000個粉絲加入。(鼓掌聲~~~)

未命名.jpg 

華文愛情天后張小嫻老師現在有幾個發表文章/與讀者互動的小窩喔!

除了小嫻官方網站Amyblog:http://www.amymagazine.com/amyblog/siuhan/

FACEBOOK粉絲團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iamamycheung

現更在多了,新浪微博:http://t.sina.com.cn/iamamycheung

本事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希拉蕊抨擊對手歐巴馬:「什麼時候,經驗變了一種負累呢?」

美國近年開始鄙棄所謂「行政經驗」,專家認為,領袖天才,不必經驗,只憑電光石火間的直覺。直覺(gut feeling)一詞,歐美開始流行。譬如: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上臺,沒有外交經驗,但當她遇到蘇共領袖戈巴契夫,一眼就認定這是一個「可以談生意的人物」,觀人於直覺,柴契爾夫人對了。

 

中國的慈禧太后, 上臺時只有二十七歲, 一直是咸豐皇帝的寵妃。一八六一年,咸豐在熱河病死,臨終遺詔:兒子接位,由八名顧命大臣輔政。白紙黑字的遺詔,還加上鐵桶般的宗室規條:祖宗有命,女人不可以當政。慈禧只有二十七歲,比今天的Stephy(鄧麗欣,香港藝人)只大一兩年,怎樣圖謀奪權呢? 

同治小皇帝是慈禧生的,母后掌權,名不正言不順,慈禧先退而求其次,請比自己小兩歲的東宮慈安一起出臺。自己不先作聲,由兵部、戶部、刑部共四名高官聯銜上奏,請兩宮太后「垂簾聽政」。慈禧懂得玩弄文字:一是「垂簾」,二是「聽政」對於政事只是「聽聽」而已,只聽不說。為了令全國放心,十月初九,先讓小皇帝在熱河舉行登基大典,第二天初十,是慈禧二十七歲生日。兒子登基在先,母親賀壽在後,喜上加慶,母子綑綁,意圖很清楚。下一步,就是要一幫元老出來「釋法」了。中國的奴才庫,數目永遠不缺。議政王和軍機大臣馬上忙碌起來,為清朝宗室的「基本法」,僭建一套垂簾的禮制,確定慈禧之上臺,符合「法治」。 

p40831a338258884.jpg    20080501095628e67ea.jpg

照片/圖片摘取自網路

本事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千挑萬選的,這個世界驀然回首,一起來驚豔,發覺戰後最美麗的女人,有點老套地,仍舊是奧黛莉.赫本。

 

Audrey-Hepburn.jpg  

照片摘自網路

還是那一張歷史的招牌之作:淡妝的杏臉,手提一支長長的菸嘴,黑色的晚裝裙子,戴著長長的黑手套。那個持菸嘴的手勢,五十年過去了,沒有一個女人可以perform 得出來。

因為濃一分則失諸妖媚,淡一分又太嫌雅嫩,這樣的甫士(姿勢),換了金露華、莉泰希活,甚或後來的費.唐娜薇來擺,無論多自然也有一股芝加哥的俗豔,金枝玉葉,珠光寶氣,六年代如此華貴的中文譯名,像一頂亮晶晶的后冠,恰恰只可以戴在她頭上,不許作他人想。真正豔麗的女子,不可以叫做尤物,因為仙姿冰雪,不浥凡塵,絕對不會教人聯想到一個性字,不論男女,見到這張臉孔都會暗暗驚呼:好標致的一尊精瓷,多麼令人一心想獨攬而擁有,不過只是鎖在玻璃櫃裡,讓柔黃的燈光細細地浴著,只是細細地把她來觀賞。

本事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從台北誠品書店的咖啡座,到中環蘭桂坊對面的星巴克,城中around 三十歲的小資產階級人士,都在熱談《斷背山》。

雖然片子還沒在港台正式上映(本書出版時已經上映過),但由於早在聖誕前開始,片子在歐美已經公映了六星期,閣下如果早已看過《斷背山》,也就是說乘飛機商務位到倫敦紐約去出trip,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。因此在圈子裡,先分成兩個階級:至今早已看過《斷背山》的事業成功人士,以及巴巴的指望等片子在皇室堡公映時才買票的失敗者。然後是看了《斷背山》有沒有哭,以及哭了幾次的問題。導演李安說,他看過原著八次,也感動而痛哭了八次。

01300000098342122060077749580.jpg 

圖片摘自網路

 

本事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想起那隻豬正封.jpg 

「雜文時代到了!」同於今年成立、瞄準兩岸四地華文市場的兩家出版社:新經典文化與本事文化,不約而同為台灣引進評論社會現象的雜文集。新經典推出韓寒的「青春」,本事則引進香港作家陶傑的「這是個,無菁英年代」、「想起那隻豬」,未來還將陸續出版他的三本雜文集。

新經典總編輯葉美瑤跟韓寒經紀人談版權時,對方告訴她:「韓寒所有作品都授權了,只剩雜文!」她回道:「我要的就是雜文!」葉美瑤解釋,台灣雜文集清一色都是談飲食、旅行的生活散文,缺乏評論社會現象的深度觀察。

「台灣的政治狂熱開始降溫了,正是雜文進場的好時機!」本事文化總編輯陳蕙慧表示,台灣人看似關心政治、社會,但相關議題的公共討論,卻被電視名嘴、扣應節目「口水化」、「泡沫化」。此外,台灣對國際新聞也不夠關心。

 

 
 

而本事引進的香港作家陶傑,曾在英國留學居住16年、BBC工作8年。陳蕙慧指出,身處「國際樞紐都會」香港的陶傑,是以「國際的高度」關注整個華人世界,正可彌補台灣缺乏的國際觀。

本事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